子夜归梅逐雨是半妖吗?
答: 在电视剧《子夜归》中,梅逐雨是半妖。

暮春的江南总是浸在绵密的雨里,青石板路被冲刷得泛着冷光,梅逐雨撑着油纸伞走过巷口时,指尖又不自觉地蜷缩起来 —— 伞面上绣着的白梅正随着他的呼吸轻轻颤动,那是母亲生前亲手绣的,针脚里藏着人间烟火的温度,却总也捂不热他骨子里属于妖的寒凉。
他的半妖血统,是刻在出生那一刻的烙印。父亲是妖市曾经叱咤风云的猫公,一身玄色皮毛能在月夜化作流光,利爪可撕裂阴邪,却在遇见凡人母亲时,甘愿折去半数妖力,隐于市井做了个寻常货郎。母亲不知道丈夫的真实身份,只当他是个沉默寡言却温柔体贴的异乡人,直到梅逐雨三岁那年,一场意外揭开了所有秘密。
那天夜里,邻村闹鬼,孩童接连失踪,父亲瞒着母亲去除祟,却不料那厉鬼是积年的怨气所化,缠斗间不慎露出了猫妖的原形 —— 玄色的尾尖扫过窗棂,带着妖力的风掀翻了烛台。母亲隔着半掩的门,看见丈夫身后立着的巨大猫影,瞬间僵在原地。也是在那天,梅逐雨第一次清晰地看见飘在半空的厉鬼,那青灰色的脸贴着窗纸,眼珠里淌着黑血,他却没有哭闹,反而伸出小手,想触碰那团冰冷的雾气。
“这孩子…… 竟能看见这些。” 父亲收了妖形,声音里满是苦涩。母亲抱着浑身发凉的梅逐雨,泪水砸在他的发顶,却没有推开他们父子。从那以后,家里的油灯总是亮到深夜,母亲会一边缝补衣物,一边听父亲讲妖市的规矩、鬼怪的习性,她想让这个一半是人、一半是妖的孩子,能在两个世界里都找到容身之处。
可人间从不是容得下 “异类” 的地方。梅逐雨七岁那年,村里来了个游方道士,一眼就看出了他身上的妖力。“此子乃半妖,留之必为祸端!” 道士的话像一把火,点燃了村民们的恐惧与恶意。他们举着锄头、柴刀围在梅家门外,石块砸在院墙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母亲把梅逐雨护在身后,对着村民们一遍遍解释:“他只是个孩子,他从来没害过人!” 可没人愿意听,他们只看得见梅逐雨偶尔在月光下会微微泛出银光的瞳孔,只记得他能说出谁家屋檐下藏着饿死鬼、谁家田埂上有蛇妖修行。
那天夜里,父亲为了保护他们母子,与道士大打一场。妖力本就因隐于人间而减弱,再加上道士的法器克制,父亲最终重伤,只能拖着残破的身躯,带着他们逃离了江南。一路上,父亲的气息越来越弱,路过一片梅林时,他停下脚步,将一枚玄色的猫爪玉佩塞进梅逐雨手里:“这是妖市猫族的信物,若有一天你在人间待不下去了,就去妖市找…… 找你 Uncle ,他会护着你。” 说完这句话,父亲化作一道玄光,消散在梅林的雨雾里。
母亲抱着梅逐雨,在梅林里哭了整整一夜。从那以后,他们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每到一个地方,梅逐雨都要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能看见鬼怪的能力,可总有意外发生 —— 他会在看到孩童被水鬼纠缠时,忍不住出声提醒,结果被当成 “中了邪” 的怪胎;他会在看到老人被厉鬼缠身时,偷偷用父亲教的简单术法驱散阴邪,却被人误以为是他引来的鬼怪。
十二岁那年,母亲积劳成疾,在一个雨夜离开了他。弥留之际,母亲握着他的手,眼神里满是不舍与牵挂:“逐雨,别恨…… 无论是人还是妖,心善就好。以后要好好活着,找个能接纳你的地方。” 母亲走后,梅逐雨把她葬在当初逃离时路过的梅林里,那里的梅花开得正好,像极了母亲当年绣在油纸伞上的白梅。
从此,梅逐雨成了孤家寡人。他带着母亲留下的油纸伞和父亲留下的玉佩,一边流浪,一边帮那些被鬼怪困扰的人,也一边寻找着父亲口中的妖市。他见过人间的恶意,也见过人间的温暖 —— 有曾被他救过的老婆婆,偷偷给他塞过热乎乎的馒头;有知道他能看见鬼怪,却依然愿意和他说话的小乞丐。他也见过妖界的复杂,有在深山里修行、从不打扰人间的蛇妖,也有在市井里作恶、吸食人精气的狐妖。
他渐渐明白,无论是人还是妖,都有善有恶,身份从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可他自己,却始终像一株长在人妖两界夹缝里的梅,既无法完全融入人间的烟火气,也难以真正走进妖界的规则里。每当雨夜,他撑着那把绣着白梅的油纸伞,走在陌生的街巷,看着那些或悲或喜的人间故事,听着那些或善或恶的鬼怪低语,总会想起母亲的话,想起父亲消散前的眼神。
他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去往何方,不知道是否真的能找到那个能接纳他的地方,但他始终记得,母亲说过 “心善就好”,父亲说过 “要好好活着”。所以哪怕前路漫漫,雨雾茫茫,他也会带着这份半妖的宿命,带着人间与妖界给予他的所有经历,一步步走下去 —— 或许在某个子夜,当他再次路过一片梅林时,会遇见一个能懂他、能陪他一起逐雨而归的人,从此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