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段日子的科隆展上,游科公布了《黑神话:钟馗》的最新企划,直接引爆了外网。老外们纷纷表示:钟馗是谁?
为了搞懂这一块,不少人开始在各大海外平台传播有关钟馗的科普,再一次引发了一波强而有力的文化输出。
本来我是想借着这个大方向看看外网还有什么别的出口海外的中国文化,刷着刷着我就在一个点赞量很高的视频封面上看到一个颇为熟悉的身影,没想到居然是奶...奶龙?
在搜索栏里检索关键词“nailong”,你还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那就是虽然两三年前奶龙就已经在外网出没了,但是大规模的集中爆发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八月份左右,而且和国内有些类似的是,奶龙的表情越唐,点赞和播放量也就越高。
不少TikTok网友还向我们展示了奶龙占领各大线下实体店的光辉战绩,要不是有国内环境加持,真的不免会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义乌那边发错订单了。
那么问题来了,奶龙是怎么在海外火的?以及老外们究竟是抱着怎样的眼光来看待奶龙的,是真觉得他可爱,还是出于抽象的唐呢?
有一点可以确定,奶龙在海外爆火的途径是和国内反着来的,国内的情况是奶龙动画先在儿童领域火了,短视频传播和各种周边产品的涌入使他被更多成年人了解,然后便诞生出了很多抽象逆天的表情包。
而国外的情况则是老外先接触到了奶龙表情包及周边产品,在不断的传播中渐渐混了个眼熟,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奶龙是谁,也不知道这一形象的具体出处,只有很少一批人愿意在网上谈论有关他的一切。
从24年起,奶龙官方开始陆续入驻海外平台,老外们这才顺藤摸瓜对奶龙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知道了那部同名动画的存在。
虽说当时奶龙的讨论热度还远不及八月份这会的高,但从观众们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动画的评价还是很不错的,也能看出来他们是真挺喜欢奶龙这个形象的。
而至于为什么会在今年八月掀起一阵奶龙热,我想大概率是和外网流行的另一个抽象梗有关,这个梗的名字叫“GucciBucketHat”,玩法就是让任意一个角色戴上渔夫帽配合着同名歌曲《GucciBucketHat》的节奏跳无意义的舞蹈,就如同大多数外网梗一样,如果没有外网环境的渲染,这个梗看着确实挺让人莫名其妙的。
而在所有自定义角色中,当属奶龙那翻白眼吐舌头的“唐人”模样与渔夫帽舞蹈的相性最为匹配,甚至一度超越了其他任何角色,成为了和这个梗深深绑定的代名词。
关于那个奶龙表情包是怎么来的,我根据相关的词条找到了那个热度最高的视频,其实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一段博主和他女朋友的表情包斗图记录,而他女朋友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喜欢的,就是那个我们早就习以为常的表情包。
就是这么一个平平无奇,只有短短十秒钟的视频,竟意外斩获了二百三十万的点赞。
放眼评论区,基本上都是在求同款奶龙表情包的。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视频,让那个表情包在外网得到了进一步传播,最终和渔夫帽结合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
就这样外国网友对奶龙抽象表情包的需求开始愈发强烈,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整理奶龙表情包的视频能收获如此多的点赞,而且我综合看下来,大部分外国人对奶龙的态度其实都算是偏正向的,不然也不会在视频里打上#cute的tag。
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出现在奶龙动画里的一些中文梗对于老外们来说其实是看不懂的,其次相比于国内,海外平台放出的奶龙动画鲜有像国内那种的一分钟唐氏小短剧,更多的是主打十几二十分钟的长剧情,而且这剧集在海外都已经出到第三季了,整体的口碑还是很不错的,同时又没有国人那种先入为主的情感滤镜在,所以能火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如果他们把奶龙当抽象梗理解也没啥问题,毕竟搞抽象带来的快乐是能跨越国际和语言障碍的,如果真的可以的话,我倒是挺想知道圆头耄耋能不能也在国外火一把的。